呼吸道融合病毒
小兒科 陳嘉珣醫師
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(RSV)是單股RNA病毒,屬副黏液病毒。 好發於: 秋季至春夏季,常開始於晚秋。 國外有許多研究報告,懷疑在嬰幼兒時期曾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細支氣管炎,長大後容易會有反覆性喘鳴聲,甚至容易發展成為氣喘。
#好發對象: 常發生在出生後 6 週至 2 歲的嬰幼兒。 其中容易受感染的高危險群: 1.早產 2.先天性心臟病 3.慢性肺疾病 4.免疫功能缺損 5. 神經肌肉病變 6.囊性纖維化
#主要傳染途徑: 1.飛沫傳染:近距離接觸病患,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而遭受感染。 2.接觸傳染: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,例如:手觸摸到患者的口水或鼻涕等,未經洗手再觸摸自己的口鼻,而導致感染。
#潛伏期: 病毒的潛伏期約 2~4 天,症狀的持續時間約為 7~10 天,有時甚至長達三星期或更久。 喜好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並破壞,造成發炎反應使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黏液阻塞。經常引起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。
#臨床症狀: 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,會有流鼻水、咳嗽、聲音沙啞、打噴嚏、發燒等情形,若未及時處置,有些孩童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難、發紺甚至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。
如有以下症狀,請立即就醫: 1.活動力下降 2.脫水(尿尿減少、口乾舌燥、皮膚乾燥等症狀) 3.呼吸過快(1-2 歲孩子,呼吸速率 > 40-50 次/分鐘) 4.不正常的呼吸型態(呼吸時肋骨下緣凹陷,胸骨上緣凹陷)。
#檢查 主要是抽取鼻咽的黏液來做病毒培養檢查。
#治療: 目前並沒有特效藥,以支持性療法為主,使用潮濕氧氣治療(氧氣帳),減緩呼吸症狀。 =>若出現呼吸衰竭現象,則需要呼吸器的治療。 =>當發燒超過 38.5℃以上,可給予退燒藥物,也可以使用治療咳嗽等上呼吸 道症狀的藥物。 =>營養處置:給予足夠飲食或點治療非常重要,並維持體液電解質平衡。 @急性照護 對於嚴重病例要注意監測血氧濃度,若血氧濃度在給予氧氣治療之後仍出 現呼吸衰竭現象,則可能需要呼吸器治療
#預防方法: 1.勤洗手。 2.哺餵母奶可以提供給寶寶較好的抵抗力,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。 3.施打呼吸道細胞融合病毒之單株抗體(RSV monoclonal antibody-Palivizumab) 歐美國家對於容易受感染的高危險群幼童,經醫師評估後於呼吸道細胞融合病毒流行期開始前,每個月肌肉注射一次「呼吸道細胞融合病毒之單株抗體」,連續 5個月,以作為預防性治療。在國內,由於「呼吸道細胞融合病毒之單株抗體」之藥物費用昂貴且健保不給付;因此並未大量使用。 自民國 99 年 12 月 1 日起,健保局針對以下族群補助 1.出生時懷孕週數小於或等於30週之早產兒。 2.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(小於或等於35週)。 3.1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
瀏覽次數:656
|